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评论文章> 内外兼修的中国山水画

                内外兼修的中国山水画

                            漫谈中国山水画写生

                               文:韩英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山水画和其他的国粹一样,从一开始就属于内外兼修的艺术。所以,写生也就成了一个真正成功的山水画家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古人的目识心记,搜尽奇峰打草稿,还是“观物取象”,直接面对真山真水操笔写生,都是造化的一个过程,都是在自然万物中汲取营养,营造胸中丘壑。

  中国人的艺术,高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神的深度和高度。它是一颗有灵魂有生命的种子,深埋在沃土之内,又要超越外在的东西,追求的终极,是灵魂的自由绽放。它对外在美是敏锐的,但不会停留在再现阶段,不以描摹逼真为能事。它更注重一种境界,一种天地人一体的和谐,一种内美,这就是外在的山川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共振留下的美妙旋律。内和外的“神遇而迹化。中国的画家,是虔诚的自然之徒,也是视“万物皆备于我”的独裁者。观物取象,度物象而得其真,在体悟天地万物的过程中,知晓了自然大化的神奇之理,养就了一个帝王一样的胸怀,进而挥洒自如,随心所欲地开创一个自己的世界。得造化之理,同自然之功。那就像一个上帝一样,开辟一个新天地。而这样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我表现,不仅仅是抒发一下胸中逸气,而是把自己交付给自然,沉浸进去,体会上天化生万物的用心,然后化生自己的纷纭万象。惟其如此,才是生命的创造游戏最高的境界,心灵得以最深刻的满足。我记得有位美国的插图画家说,她特别喜欢画画,因为画画让她体会到做上帝的感觉,我想,做一个胸有丘壑的山水画家,是最能体会做上帝的感觉的。

虽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承传过程中,被当作座右铭,代代相传,但是,实质上我们更多的只是把精力用在了笔墨语言的继承和改造上了。明清山水对逸气的片面强调,牺牲了宋元山水的博大境界与鲜活的精神冲击力。失去了物象后面的“真”,也失去了画家的真实的心。流为笔墨游戏和程式的复制。鲜少有人像荆浩一样执着和虔诚,在太行洪谷留连半辈子,手摹心追,纵浪大化,为天心与自心立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白石老人说::“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胸中丘壑,不仅仅是积存物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胸襟,是搜尽奇峰,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养就的一种与天地同呼吸的浩气,逸气,真气。所以,我们深入自然写生,寻求的不仅仅是画面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灵魂的滋养。是一个炼心,净意,开慧的过程。把自己融进山川云水,观物,取象,悟真,大其心,强其气,敏其行。在活生生的自然之师面前,体会古人师造化的用心,揣摩披麻斧劈鬼脸等等种种所谓某家面目的来历,进而孕育出自家鲜活自然的面目。我想这是真正的继承。扎根于自然,扎根于自心。内外兼修,物我一如,是寻得山水画艺术灵泉的唯一路途。

     

           

Copyright © 2016-2017韩英凌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4401号-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