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评论文章> 造化自然

          造化自然---观韩英凌山水写生新作有感

                                                文:刘明

第一次见到韩英凌是在两年前的一个画展上,大个的块头和憨厚的外表显露出北方人的强悍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欣赏到他那生动质朴的大自然之美和丰盛茂密的山水画时,又感受到其作品中大气风格下留露出的细腻别致。

最近,我看到了他的山水画写生的新作。画面笔墨的运用,沉着厚重力健有余,时而短线时而皴擦,浓淡苍润的笔墨渲染,逸笔草草,平心而自然。在不经意间描绘出峰峦坡石的伟岸和秀美,尽显出山川大美和蕴藏。韩英凌对艺术传统有着深厚的认识和理解,对艺术创新具有独特的感悟能力。他的作品中没有过多的夸张剪裁和制作,也没有任意的信手涂鸦和拼凑,而是充分表达了大自然真实的美。他那信笔挥洒的杂树丛苔,老干新枝,山川飞瀑,一切都是那样的得其自然而富有生机,使人感到可行、可游、可居,如入真境。

他曾经多次深入到太行,黄山,泰山等地写生,对大自然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热爱之情。面对真山真水的勤奋的劳作,使他宛如一个深山樵夫,自然山水中的一树一石,一丘一壑都了然于胸,并迸发出的他的艺术创作灵感。从他的山水写生作品来看,无论构思布局,还是设色用笔,都极具特色并充满着对艺术的思考和体悟,在有限的景物中升华出无限宇宙空间和遐想。几棵松树,几片山石,缕缕炊烟,时隐时现在烟霞云雾中,使人感到有不尽的画外之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山水画在用笔用墨上更注重文人画内涵的探求。在笔法上他讲求“圆”、“重” 、 “稳”,线条勾勒率真简练,多有草书笔意。他喜欢描绘峰峦叠嶂,韵致隽美的大山大水。在山的取势上讲求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以神写形,稳中见奇。他善于积墨晕染,并略施浅绛,画面秀润浑厚,层次丰富,体现着北方山水的内在气韵与品格。同时他的笔墨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生态之美抽象升华成艺术之美,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与精髓。

写生是画家创作活动中极为重要的艺术体验。宋代大家范宽主张“对景造意”、“写山真骨”。中国画写生不仅要求达到形似神似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在于艺术个性与艺术真实性的和谐统一。因此,从唐代张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到李可染的万里写生,再到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家卢禹舜先生,凡是能在艺术中成就大成者,无不重视写生。卢禹舜先生曾说“写生是山水画创作抵达最高境界的必经之路,以造化为师,深入研习体察观悟,掌握自然规律,丰富内心世界,把造化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借以表达内在的情境,使观察、体验、描写、表现达到真正的统一”。 “外师造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得心源”是艺术的根本原则。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全面而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创作者与外界客观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它同时也提出了艺术家既要深入生活实际也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为山水写生不是简单的纯客观描绘,而是把自己的个性修养审美趣味以及对自然景物的主观感受通过笔墨寄托于一定的形象之中,韩英凌就做的了这一点,他把内心情感融入审美对象之中,缘物寄情迁想妙得,画出了山水“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他的许多山水画作品并不去刻意描摹某山某水,无论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境,还是山泉白雪覆盖之景,仿佛都是他的心迹的自然流露。他着意于艺术境界、绘画笔墨与自己精神内涵的同构性联系,思考以怎样的图示和笔墨表现他个人的构思和内心的情感表达。

作为卢禹舜先生的优秀学生,韩英凌深受导师启发,逐渐领悟到了山水画的写生的真谛,并在写生实践中渗透着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从他丰富的写生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风格和人文内涵,更能领略到他内心深处博大的精神力量。近年来,韩英凌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这是他辛勤耕耘的回报。但是他不看重这些成绩,他要做的是在沉浸在艺术之中,以艺术为伴,在绘画中享受人生的美丽。

                       

2013年12月写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17韩英凌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4401号-1 All rights reserved